【本期封面】攝影/杜志剛
塔仔山上嬉遊的小男孩。一三七三年第一座佛寺於此處豎立,成為金邊市區唯一一座制高點;一四三四年,高棉國王蓬里阿.亞特將首都從北方吳哥遷往此地,柬埔寨充滿悲情的近代歷史,自此於這座湄公河岸的首都,鋪天蓋地般開展起來。
 
| 
   
【台灣之路】 
後山蓽路台九線  
撰文/陳世慧 
攝影/安培淂 
貫穿東部的台九線,是台灣最長的一條省道。蜿蜒山與海之間,它穿越的地形多元且複雜。大山大水也大肚能容,循著夢土般的台九線,破碎的心靈、疲憊的身軀,都在後山的臂彎中,得到最深的安慰。 | 
| 
   
【發現台灣】 
神祕的排列 
卑南遺址石板棺方位之謎 
撰文/林憲德 
新石器時代的卑南人,為何棺葬堅持「東北─西南」軸線?這些神祕的石棺,是為了膜拜聖山「都蘭」而列,還是為了卑南溪的川流不息而默禱?這生死的方位之謎,引起今人無限的追索與探奇。 | 
| 
   
【比鄰亞洲】 
機會與傷痛之城 
金邊  
撰文/潘美玲 
攝影/杜志剛 
曾經因為戰亂與紅高棉波布的不仁,在這座柬埔寨首都劃下一道深刻的傷痕,然而對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而言,這一段歷史傷痛已經遠颺,在這座機會與冒險之城,人民積極地尋找更好的明天。 | 
| 
   
【中國視窗】 
稻農的眼睛 
雲南草地攝影師  
撰文/孫敏 
攝影/綠色和平提供 
婦女忙著幹農活時,男人身上的雨傘、鋤頭和背上的娃娃,充分道盡水稻種植男女分擔工作的真實寫照。「綠色和平」組織在雲南發起「稻農攝影師活動」,讓五位非專業攝影背景的稻農以相機記錄生活,呈現稻米是生命的實象。 | 
| 
   
【探索世界】 
聖山上的「正」教國度 
希臘埃斯菲格曼努修道院 
撰文/Michael T. Ganz 
攝影/Andr Luetzen 
昏暗煤油燈下,埃斯菲格曼努修道院的修士過著沒有電也沒有熱水的隱修生活,儉樸寧靜的背後卻正進行著「無正教,毋寧死」的激烈抗爭,此對峙僵局該如何解套,深深困擾著亞陀斯岩山上的子民。 | 
| 
   
【探索世界】 
藉「棋」發揮 
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 
撰文/Tom Parfitt 
攝影/金峰 
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伊律諾夫酷愛西洋棋,於首都伊利斯塔市廣場旁大樓,隆重舉辦世界冠軍大賽,除可一勞永逸地統一西洋棋界,產生真正的至尊之外,更趁機推銷自己,也將該國大力推向國際。 | 
| 
   
【生命達人】 
美在從容 
人文空間設計師黃鴻文  
撰文/江心靜 
攝影/劉衍逸 
因為一系列的空間設計案,帶動了一股精緻優雅的茶店風潮,讓古典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獲得新生,人文空間設計師黃鴻文無限創意的源頭活水,來自對生活的敬意與從容。 | 
| 
   
【經典書摘】 
石頭山上的脫貧夢 
中國貴州十年關懷   
撰文/王俊富 
攝影/蕭耀華 
窮山惡水,逼迫著貴州的子民終年劬勞猶未能溫飽,層層峰巒,庇護了漂浪的苗族卻也阻絕子弟的未來。面對千百年貧困循環,一九九七年起,慈濟基金會投入貴州的賑災發放從「濟貧」、「遷村」、「教育」三大面向,逐步扶助貴州苗民。 | 
【編者的話】 撰文/王志宏
【經典人生】 回歸質樸簡約的生活 撰文/釋證嚴
【經典札記】 誰把孩子催早熟了? 撰文/王思熙
【杏林筆記】 良醫的孕育 撰文/賴其萬
【科學手記】 科學之外的氣候問題 撰文/江才健
【經濟學人】 分工與整合 撰文/周添城
 更多精彩內容